TEL: | 0755-2652 3653 |
---|---|
FAX: | 0755-8637 1221 |
Email: | artmer@126.com |
手机: | 177 2755 2130 |
地址: | 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卓越城一期一栋10楼1001 |
Digital image technology
Perfect realization of virtual creative space
电视专题片脚本写作
电视专题片是变化着的画面艺术和音响艺术或者说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二者的融合,是单位向社会宣传推介自己的良好媒体。一部完整的电视专题片通过解说、画面、字幕、配乐、特技等多种手段,声像并茂地向观众传达节目的深刻内容。拍摄一部电视专题片,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一部优秀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怎样才能诞生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
一、撰写一个好的角本
当某一单位确定拍摄一部电视专题片之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撰写电视脚本,因为电视脚本是电视专题片拍摄的依据。如果没有脚本就开机拍摄,容易造成工作的盲动性,多走弯路,工作效率降低。所以,拍摄电视专题片,撰写脚本应该是工作的第一步。而电视专题片脚本的写作不同于写一般的文章。
电视专题角本包含着专题片的解说词,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就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又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如果在解说词中讲到乌云突变、大风骤起时,这边电视画面就不可能出现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场景;而如果画面中是人潮涌动的铁路春运的场面,可解说词却用上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词句,这就使人很费解了。虽然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注意的是画面,但解说词的作用仍不可忽略。在某些情况下,解说词还占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画面与角本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角本中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的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而再多用上些解说词倒显得画蛇添足了。
如果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好的画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的作用如此,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和努力。
1、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好比电视记者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现在,有些电视记者采访,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摄像机就拍,只注意画面质量,不去深入采访,解说词是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更有甚者,干脆将报刊上发表过的文字拿来,“造就”了一篇解说词。这样的解说词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没有任何深度和广度,这样的电视节目又怎能赢得观众呢?
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的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这就像作家、画家为创作必须去体验生活一样。没有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某种生活的经历,而只坐在家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因此说,亲临新闻现场、深入采访,尽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第一步。
2、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
有了深入细致的第一线采访,这就为写好解说词奠定了基础。而在你真正动笔写解说词之前,首先要充分思考,围绕专题片的主题进行构思,然后一气呵成。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你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必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可以相信,在这种境况下写出来的解说词也定会打动观众的心。相反,同样是在作一部电视专题片,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如果没有打动你的心或能够引起你的兴趣的地方,你肯定不会写出打动观众心灵的解说词。只有你对采访对象、镜头中所表现的内容或你想说明的事物怀有真挚的感情、兴趣十足、关心专注,这样你才会写出感染观众的解说词。
3、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艺术修养是写好解说词的根本
有人说,前期采访我也很认真,坐下来开始写解说词我也很投入,可写出来的解说词就是不能打动人。我想主要原因那就是文字功底欠缺了。头脑里没东西,肯定倒不出“货”来。如果知识面广、文字能力强,那语言的组合就会很顺畅,文字的表述就如同泉涌般溢出。因此,要写好一篇电视专题解说词,必须有文学“细胞”,善于用文字语言表述、描绘所解说的事物和画面。现在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很少讲究遣词造句、语法修辞,而更多的是些公式化、简单化、不生动、干巴巴的文字罗列或一些数据排序充斥整篇文章。有的就是一篇工作报告或总结报表,就连播音员配音时读起这样的解说词来都感受乏味得很。这样的专题片有谁还喜欢看呢?
一篇优秀的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不一定是运用了多少排比句、多少古文诗句、多少成语典故,更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但它首先应当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很有味道,集语言的新鲜性、评说的深刻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于一体。通篇文章的语言美感与画面镜头的艺术美感结合得完美和谐。
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它应该是解说词与电视画面完美结合的统一体。而解说词有时甚至是整部专题片的灵魂,即使不看电视片,它也应是一篇绝妙的文章,细读起来让人振奋、引发思考、唤起遐想、回味无穷。
深入采访、融入真情、文字功夫是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重要三步。要在做好深入采访,融入真情这两步的同时,把着力点放在提高文字功底上,多学多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虚心向书本学习,善于积累,广泛涉猎各类报刊,多读一些文字优美的散文作品,多注意收看各级电视台播出的各类专题片,用心揣摩。只有这样,自己的文字功底才能得到不断提高,写出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也才能声情并茂,打动观众,再配上优美、对应的画面,便会是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了。
撰写电视脚本实际是撰稿人对整个专题片的总体设计,什么地方应该是画面加解说,什么地方用采访同期声,什么地方展开抒情用优美的画面配音乐,什么地方为了突出重点,画面上叠字幕等等……,单看电视脚本的解说词,好象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当同画、音、字幕融合在一起时,它就成为一部优美而完整的电视文章了。电视解说词不是对画面的解释,它是对画面背后意义的引深,如果有些画面人家一看就明白,你非要写上一段文字来解说一下,这样就是画蛇添足。
二、拍摄美丽的画面
有了电视脚本也就有了总体设计,但还应该对脚本改写成分镜头脚本。所谓分镜头脚本,就是对整个专题片分成多少个镜头,每个镜头对应表现哪段文字。画面拍摄作为专业摄像员是非常讲究的,资深摄像员每到一地,不马上拍摄而是踩出多个点,确定最佳机位。拍摄中要特别注重色彩的还原,调整好白平衡。在处理画面的色彩上,根据片子的要求和人们的喜爱确定色调。一般我们中国人和亚洲地区的人民常喜欢冷色调,即偏蓝色,欧州西方的人民喜欢暖色调,即偏黄色,拍摄高水准的电视专题片,要求画面要稳,一般离不开三角架。在镜头的推、拉、摇、移中要稳,避免晃来晃去。为了让观众看清画面的内容,画面必须有起幅落幅,也就是说让观众在看画面时,感到有开始、有过程、有结束。不管是拍人物还是拍风景,要特别注意画面的构图,要按黄金分割法构图,景别的处理也要得当,前期的拍摄要为后期编辑打下基础。
三、要有良好的解说
电视专题片的配音解说,在整个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中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播音员各自都有自己的风格,做新闻播音久了,配专题片就感到不太适应。有些感情色彩很浓的片子,就必须找感情把握比较准的播音员。电台播音,由于是以声夺人,播音员非常注重感情的运用与把握,其次是电台播音速度较慢,比较适宜为专题片配音。一般说来,十分钟以内的短片一位播音员就可以了。如果片子在二十分钟以上,最好男女对播,这样会调活片子的气氛。特殊片子还需有特殊风格的播音员解说,如动画片、少儿教育片或动物世界等。
四、要有和谐的配乐
一部优秀电视专题片,配乐工序犹如锦上添花。专题片配乐要抓好片头、片尾、中间叙述、激情之处四个环节:片头是专题片的开始,往往是先出画面,不解说,要选择有气势的音乐,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片中。片头音乐很多,不同剧情的片头应选择不同的音乐。专题片的中间叙述部分应选择舒缓、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观众在配乐气氛中了解片中之事。随着专题片剧情的发展出现大喜、大悲、激动人心的场面,要选择合适的音乐配合观众抒发心中的情感。片尾音乐的选择要注意片中的要求,是把情绪提起来,还是把情绪压下去,必须选择合适。其次是长度也要合适,画面结束音乐也随之结束,也可以音乐随片尾字幕结束。音乐稍长3-5秒,且音乐由高到低达到完美的结束。
专题片音乐的选择是一件较难的事情,要全面了解专题片的内容及制作情况,又要从众多的音乐中筛选出适宜的音乐,配制中还要反复修改,优中选优,以求完美。一部高品位的电影或电视剧一般是根据剧情,由专业人员根据要求作曲,这些都不是非专业人员能完成的。
五、字幕配合要得当
电视专题片的字幕是制作程序的一部分,它是用字幕符号提醒观众引起注意、加深印象的手段。片中字幕一般有片头、片尾、大小题目、重点提示内容、工作人员名单、制作单位及制作时间等。字幕的多少应适宜,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字幕的制作中有两个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根据内容选好字型,比较严肃的电视片字幕要选择庄重大方的宋体、黑体或正楷,如果是生动活泼内容的电视片字幕就应选择隶书或者美术体。总之,字幕要以清晰大方并与画面内容和谐为要求。二是根据内容选好字幕的色彩。字幕色彩不可千篇一律。如果是庄重、严肃的题目可以选择金黄色的宋体字,如中央新闻联播就选择了金黄色。如果是文艺类题材或反映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专题片,片中字幕可以根据需要选红色、蓝色或绿色或白色。如果是字幕叠加在画面上,还要看画面的颜色(色调)而定,尽量避免顺色,造成字幕不醒目,起不到加重提示的作用。所以,字幕在片中什么地方出现,用什么样的字体,选择什么颜色,用什么方式进入,定多长时间都是有要求的,都要在制片时加以研究。
六、特技手段要用活
电视专题片在制作过程中,画面组接中可以穿插一些特技画面,以活跃画面内容。在没有非线性编辑机之前,特技制作比较麻烦,专题片中的画面间大部分是硬切,转场过渡都比较生硬,自有了非线编之后,特技制作就容易多了。画面之间、内容之间的转场可以采用淡入淡出或黑场转换的特技。一个问题的结束与另一个问题的开始之间,可以用卷页或拉帘式特技过渡。在具体操作中用什么方式过渡,应以感观舒适、画面优美为基本要求。
以上从六个方面剖析了电视专题片的写作、拍摄、制作过程,一部电视专题片工序比较复杂,包括标题拟制、画面剪辑、音响合成、字幕设计以及所有构成这些要素的子要素。在制作过程中,要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宗旨,在“以视为主,以听为辅”的原则指导下,协调和处理好画面、同期声、字幕,解说词等方面的关系,使电视专题片诸要素及构成诸要素的子要素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为突出主题服务。拍摄之前,策划或编导人员要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适时调度,提前写出工作程序,要想把片子做出彩,就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写脚本,要熟悉摄像机功能且有良好的摄像技术,还要熟悉后期的配乐、解说、字幕、特技的编辑制作等技术。只有电视专题片构思精巧、制作精良,才能制作出内容、形式俱佳的电视专题片,才能诞生出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