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家用摄像机室外拍摄人物的精准技巧与方法
【公司动态】2011/4/1 18:02:48阅读:
在进行室外人物摄像之前,首先要对所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看摄像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有故障应及时排除。电池应事先充好电,最好准备一至二块备用电池,对录像带也应事先检查,看看录像带放入摄像机后能否正常运转,有的录像带由于缠绕过紧而使摄像机无法正常工作,影响正常使用,如有这种情况应及时处理或者更换录像带。再一个,就是要注意天气变化,最好带上雨具,以防不测。拍摄之前,也要注意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结婚及婚礼进行的整个程序,拍摄时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为了更好地适应室外拍摄,还需要对DV的参数进行合理的设置。 一是要调整白平衡。摄像机存贮有针对某些通用光源的最佳化设置方案。摄像机可以根据通过其镜头和白平衡感测器的光线情况,自动探测出被摄物体的色温值,以此判断摄像条件。并选择最接近的色调设置,由色温校正电路加以校正,白平衡自动控制电路自动将白平衡调到合适的位置。在使用SONY TRV17E数码摄像机时,调整白平衡的方法为:首先在CAMERA或MEMORY方式下,从菜单设定中选择WHT BAL;然后在菜单设定中选择所需的白平衡方式,因在室外拍摄,可以将其设置为INDOOR方式。INDOOR表示拍摄的地方为照明条件快速变化、摄像室等太明亮的地方或者是在纳灯或水银灯下;DV的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黄色,以此来校正颜色的偏差。如果在这种环境下非要设定为室内模式,白色物体则会出现偏蓝色彩。 二是要调整曝光方式。要保持数码影像的清晰,除了选择合适的白平衡,还要对DV的曝光进行适当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光线的充足,拍摄出的影像才能明晰。DV的光圈调整分手动与自动两种方式,一般我们把光圈设定在自动状态。这样在拍摄时便会自动曝光,便影像清晰。在光线不足时被摄物体没有足够的照度,影像发暗,景深过浅。这时可以增加照度,也可以用程式自动曝光弥补其不足。我们因为要对人像进行拍摄,需将程式曝光方式选择为柔和肖像模式。在SONY DCR-TRV17E数码摄像机上操作时,其操作方法为:首先按MENU键显示菜单设定,转动拨盘选择「M」,然后再选择PROGRAM AE项目,在出现的方式中选择“柔和肖像模式(PORTRAIT)”即可。 这种方式为人物或花朵等景物创造柔和的背景以突出拍摄对象,可以创造出人物主体突出而模糊背景的效果。使用此功能拍摄时,人物最好与背景保持有段距离,而背景的颜色深度最好与人物的颜色成反比,如此才能把人物突显出来。且拍摄时尽量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画面尺寸,如此才能彰显人像模式的效果。如果要取消PROGRAM AE功能,只需在菜单设定中将PROGRAM AE设定为AUTO即可。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场景,如背对太阳拍摄,光源在拍摄主体的后面;如当画面光线强弱变化很快时,在树丛中摇动镜头,画面中时而有阳光,时而只有树荫,这时画面就会忽亮忽暗,而且这种变化总滞后于景物的变化以及光线不足时,这时需手动调整曝光。在使用SONY DCR-TRV17E数码摄像机时,手动调整曝光的方法为:在CAMERA或MEMORY方式下按EXPOSURE键,这时在屏幕上出现调整曝光的符号;转动SEL/PUSH EXEC拨盘调整亮度到需要的即可。如图3。如果要恢复自动曝光方式,只需再按一下EXPOSURE键即可。
一、人物摄像的构图
构图是摄像的关键,好的构图才能获得优美的影像。下面介绍如何搞好室外人像的构图。
1、人像构图的原则 在进行人物摄像时,如果画面中只有一个人,应充分运用各种动态构图法,全方位表现主体形象,切忌呆板、无活力。例如,可以首先选好几条推拉路线和确定各个起幅、落幅画面,然后在拍摄过程中把不同的构图有机地串联起来,才能达到变化多姿,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果场景中有二三个人,而他们又相互离得较远时,摄像机的视点不应凭空从一个目标跃向另一个目标,而应该寻找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让观众的视点沿着“联系线”滑过去,避免因“断线”造成空节拍而破坏节奏的连贯性。如小朋友向一个方向奔跑时,镜头便可以从男主人摇向女主人。
另外,在拍摄时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如图4。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如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 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面人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2、人像构图方法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感。如果画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认,时间稍长就会感到乏味。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下,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
在进行人物拍摄时还要注意裁身点的选取。如果你以远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3、人景合一的拍摄 在进行户外拍摄时,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的前景比背景要明显的清晰得多。因此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把摄像机对准前景。如在一片广阔的草地上拍摄,您要不对准前景,那最后可能拍到的图像看起来也就会象是涂抹在一起而显得模糊,更谈不上有层次之分了。
在户外拍摄时最好选择顺光拍摄,这样你要拍摄的物体就会有极好的光线。当然,这样您在取景时就得使用光学取景器了,因为在强烈的光照情况下,DV显示屏上的内容就会非常不容易看清,很难拍摄到好的图像。在拍摄人物时,要尽量地接近所拍摄的他们,可以打开LCD取景,然后让人物尽量的添满整个屏幕,直到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物眼睛的眼白之后再进行拍摄。
为了将室外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风景尽收于镜头之中,突出风景的秀美,在户外拍摄,一定要注意作为背景的风景。拍摄风景时最重要的是构图,如果想把眼睛所见到的风景一并搬进影像是不可能的。若然无法把眼睛所见到的全部东西都拍进取景器时,只能在被限定的范围内取出四角的风景,那么决定拍摄的范围应从哪里到哪里呢?这就是如何进行构图的事情了。构图时在注意整体平衡效果的同时,应把画面的位置稍为改变一下,这对构图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组合会对画面带来不同的感觉,您便可以确认一下之前选择的角度是否最适当。
4、人物姿态的调整 在拍摄人物时,被摄者的姿势及造型十分重要,形态要自然。要使被摄者的姿势优美,须掌握下面几个要诀:
一是头部和身体忌成一条直线。两者如成直线,难免有呆板之感。因此,当身体正面朝向镜头时,头部应该稍微向左或向右转一些,影像就会显得优雅而生动;同样道理,当被摄者眼睛正视镜头时,让身体转成一定的角度,会使画面显得有生气和动势,并能增加立体感。
二是双臂和双腿忌平行。无论被摄者是持坐姿或站姿,千万不要让其双臂或双腿呈平行状,因为这样会让人有僵硬、机械之感。妥当的做法可以是一直一曲或两者构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能既造成动感,姿势又富于变化。
三是在表现被摄者坐姿时,不要让其像平常一样将整个身体坐进椅子。如果这样,她的大腿会呈休息的状态,以至于腿上端多脂肪的部分隆起,使大腿显得很粗笨。正确做法是让其将身体向前移,靠近椅边坐着,并保持挺胸收腹,这样可避免肩垂肚凸现象。
四是镜头宜远不宜近。一般来说,拍摄人物时,距离远些总比近些好。因为当镜头离被摄者很近时,会出现畸形现象。因此,摄影时应选择合适焦距的镜头,并让镜头与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实践我们得知若使用标准镜头拍人物头像,最佳距离在2—2.5米之间;拍胸像则在2.5—3米之间;拍全身像,以4-6米之间为宜。此外,让被摄者的手和脚紧靠着身体,有助于避免畸形现象的发生,而一旦当它们离身体前后0.5米以内以上,就会显得比例失调,手、脚会变得过大或过小。
二、运动镜头的使用
DV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记录下运动的影像。而对于静止的物体,也能够通过镜头的运动赋予它生命。因此学会如何使用运动镜头是DV拍摄的一个关键。影视剧拍摄中经常使用到的运动镜头有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跟镜头、甩镜头、升降镜头以及综合运用镜头等等。而通常用DV拍摄人像时最常用的推镜头、拉镜头以及跟镜头等。
1、跟镜头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跟镜头。用跟镜头来记录一些事件发生的经过,这样能给人一种真实感。数码摄像机比较小,使用方便,因此更适合跟摄使用。 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它用画框始终“套”住运动中的被摄对象,将被摄对象相对稳定在画面的某个位置上,使观众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视点相对稳定,形成一种对动态人物或物体的静态表现方式,使动体的运动连贯而清晰,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神态变化和性格特点。比如,在拍摄登山过程中,采用跟摄的方法,从山脚到山顶,可以随两面的变化,逐渐展现登山的景色,并使观众看到登山者不畏险阻的情景。 另外,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使镜头表现的视向就是被摄人物的视向,画面表现的空间也就是被摄人物看到的视觉空间,将观众的视点调度到画面内跟着被摄人物走来走去,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
2 、推镜头
推镜头常用于介绍所摄对象所处的环境,然后随着镜头向前推进,环境空间逐步出画,人物形象越来越大并成为画面中的主体形象。推镜头也可以用来突出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它能够从一个较大的画面范围和视域空间起动,逐渐向前接近这一画面和空间中的某个细节形象,并通过这种运动所带来的变化引导观众对这一细节的注意。
推镜头可以用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当我们对迎着摄像机镜头方向而来的人物采用推摄,画面框架与人物形成逆向运动,画面向着迎面而来的人物奔去,双向运动使得它们在中途就相遇了,其画面效果是明显加强了这个人物的动感,仿佛其运动速度加快了许多。反之,则减缓了人物远离的动感。比如,在拍摄恋人分手,从背面推摄的画面效果就会使得远去的恋人步伐凝重,仿佛有一种不舍其去之意。
3、拉镜头
拉镜头通常用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展现出主体周围的环境或有代表性的环境特征物。比如说,从一个坐在石头上的人特写拉成中心小岛的大全景画面,随着镜头从该人的特写画面(起幅)拉开,观众在拉出过程中将逐渐看到他的穿着、玩耍内容等,在最后的大全景画面中,让观众看到了他正坐在众人玩耍的中心小岛上,这样可以交待拍摄对象所处环境。 拉镜头可以用作转场镜头。从特写拉成全景的拉镜头,由于其起幅特写画面背景空间表现的不确定性,经常在电视剧等节目中被用作转场镜头,它使得场景的转换连贯而不跳跃,流畅而不突兀。比如,要表现主人公从办公室到自己家里的转场,可以让主人公在办公室的桌边坐下,下一个镜头即接我们所说的转场式的拉镜头——从主人公的特写拉开成为全景画面,只不过,这时主人公已经是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了。这样处理非常自然。
另外,拉镜头还可以用来摄制造悬念,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效果以及表现真实性等